武隆日報記者 王騰霄
教師的初心就是根植教育,積極進取,無私奉獻,執著于教書育人;教師的使命是傳承知識,傳播真理,塑造靈魂,塑造生命,塑造新人。2022年武隆區優秀教師張潔就是這樣一名教師。對于她來說,知識應該普及給更多的人,自己是知識的獲益者,也應該讓更多的鄉村孩子擺脫貧困的命運,從此走向新的人生。
緣起 一份特殊的禮物
“我家在南川區的農村,從小在鄉村小學讀書。在高中時候收到的一份特殊的禮物,改變了我的想法和人生?!睆垵嵳勂甬斃蠋煹睦碛蓵r,陷入了回憶,當時她正在讀高中,班上的老師沒有因為她來自農村和成績一般而差別對待,反而時時刻刻關心她的成長,甚至把班級僅有的一個獎學金名額給了她,雖然獎學金的金額不多,但對當時的張潔來說意義非凡,從此,成為一名老師的夢想在心里生根發芽。
2012年,張潔懷揣著夢想,考到了接龍鄉接龍小學,正式成為了一名老師。這里位置偏僻,條件艱苦,她卻毫不在意,在她看來,能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手里,是最有意義的事。雖然剛站上講臺還有些許緊張,但堅定的信念讓她很快進入了角色,她心里暗暗做下決定,一定要努力為孩子們拼一個美好的未來。
成長 一次難忘的經歷
接龍小學地勢偏遠,張潔剛開始很少回家,大多數時間都留在學校,了解學校的情況,熟悉學生的背景,每到放學或周末,她就會到學生家里進行家訪,跟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并及時反饋孩子各方面的表現,有時甚至還會和家長、孩子們一起去到烤煙地、烤煙房,一起上山打竹筍、摘金銀花。
給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家訪經歷讓她知道了山區孩子讀書的艱苦,更讓她為自己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感到光榮。那一天,張潔叫上了一名常常遲到的孩子,相約到她家進行家訪。放學后,張潔和孩子走了兩個多小時的山路,天快黑了才終于到家,本想著和家長反饋孩子常常遲到的情況,但看著學生的母親一人照顧三個孩子,原本的怒氣和不滿頓時煙消云散。那晚,張潔沒有回學校,而是住在學生家中,和孩子交流了一晚,她了解到學生平時五點四十就得起床,遲到的那段時間鬧鐘壞了,而學生媽媽又因為帶孩子太累,沒有叫醒她,才導致了上學遲到。聽完孩子的傾訴,張潔心里滿是心酸,她抱住學生告訴她,安心睡,老師明早叫你。
通過次次家訪,張潔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學生的情況,也讓家長和學生感受到教育的溫度。這漫漫家訪路,換來的是家長的信任、理解和支持,換來的是孩子無盡的愛與思念。
熱愛 一種堅持的理由
雖然在接龍小學只待了三年,但期間的種種經歷卻讓張潔從初出茅廬蛻變成成熟教師,在那里,只要有機會,她就會爭取,她就敢挑戰,每天都過得很充實,每步都走得很踏實。
2015年,因工作調動,張潔來到了平橋鎮平橋小學,雖然教學條件變好了,但她始終覺得在基層的教育才更加迷人,讓人進步。2017年,張潔主動申請到平橋鎮中村小學支教。
作為從山區走出來的孩子,艱辛的求學路早已讓張潔明白,教育對于農村孩子有著怎樣重大的意義。雖然有著熱愛支撐,但支教的時光并不好過,班里18個孩子幾乎都是留守兒童,成績差異很大,有的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。面對這一群特別的孩子,她沒想過放棄,堅持用細心和耐心幫助他們,用真心與愛心溫暖他們,就連隔壁班的老師都笑著對她說:你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在教哦!
“唯有熱愛才能抵御漫長?!边@是她發在QQ空間里的一句話。支教結束后,張潔回到平橋小學,這次她又有了新的角色——在教科處,負責學籍管理、校本培訓、學分登記等工作。這對于她來說,是新的挑戰,也是新的成長機遇。每當她在工作中遇到難題時,她總會寬慰自己:有誰是一開始就會呢?不會就慢慢學唄!憑著不放棄的念頭,她放棄休息的時間,每晚都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,才終于對這份工作舉重若輕。
“2022年對我來說意義非凡,10年,這是一個跨越性的數字,我常常問自己:我還在成長嗎?”張潔用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,“重慶市青創賽科教論文三等獎”“全區作業設計一等獎”“武隆區優秀教師”…種種榮譽,是她努力的結果,也是熱愛這個信念綻放的鮮花。
閑暇之余,張潔再次閱讀了市教科院張詠梅所長那篇寫給青年教師的信,在她看來:年輕是一種狀態,如果80歲還在成長,這就是年輕。相反,如果18歲就選擇“躺平”,那么此時你已不再年輕。張潔用熱愛和堅持,讓她在鄉村教育的筑夢路上,越走越遠。